决定封窗性能与价格差异的因素:厚度,铝材,型材,五金配件与玻璃,安装
1.厚度。
厚度越厚价格越高,性能往往也越好。常见厚度有1.4,2.0,1.4-2.0之间也有不少。一般厚度指的是这个位置(如下图),需要承受住力。
而像内置的纱窗,不用承受力,无论壁厚是1.4还是2.0,常见纱窗厚度都是1.2。大家不要量错位置了。
由于铝材进货都是按吨来算价格的,所以在同档系列中,2.0厚度通常要比1.4厚度贵60+一平往上。目前来说,2.0厚度可以说是完全够用,详细分析下面的厚度猫腻二。
很简单的一个因数。厚度这个因数是最直观,最常见的,但导致不少业主只考虑到这个因数,忽略了其他因数。而决定铝材性能最重要的因数往往是型材。厚度只影响封窗的牢固与结实程度,对别的性能影响不大,比如密封性,隔音隔热防雨水倒灌等。
而不少封窗小店商家跟着业主这个认知走,只看厚度不看其他因数,所以压缩其他因数的成本。举个简单例子,同样的1.4厚度封窗,有商家报500,有商家报300,业主会觉得报500的商家坑,报高价,所以选择300。而事实上,报300块的商家利润可能比500块的更高,详细的原因与价格分析在下一节,这里不赘述。当业主不了解这些,只问厚度,一听价格就直接PASS了。导致市面上很多商家死拼价格,而进货渠道与成本商家基本都是类似,那只能从配件下手,能省则省,不看质量。小编并不是说300元的封窗不可选,但只看价格不看性能不可取。
厚度猫腻一
整窗厚度不一,比如1.4厚度的窗户,竖杆部分是1.4,横杆部分有商家用1.4,而又有些商家只用1.2厚度,而横杆用1.2厚度,进货的价格自然就会便宜,而装上去后,是看不出。铝合金厂家两种铝材都可提供,为了更低价格,可能有商家选择部分1.4部分1.2的铝材来使用,但家装估计较少,工程估计较多。
厚度猫腻二
夸大厚度作用,搞2.5厚度,3.0厚度差异化封窗,搞垄断。此问题是近期两三年前出现的,说实话,这个问题也把小编恶心了一把。若是为了提升封窗质量,增加封窗铝材厚度,无可非议。但目前不少情况是,封窗商家联合物业,让物业制定高厚度标准的封窗,比如只允许2.5厚度的封窗进小区,而往往只有它家才有此厚度封窗,做独家生意。
此时可能会有小伙伴疑惑,问为什么2.5厚度封窗是独家生意,难道其他封窗商家不能做吗?小编可以很负责告诉网友,是的。生产封窗铝材需要模具,普通封窗店使用的型材是常规常见成熟型材,这些型材往往都是1.4和2.0厚度。若要做2.5厚度的型材,则要额外让铝材生产厂家做额外的模具。制作调试模具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,而且一般大厂型材都是需要经过各个数据的理论计算,实际测试这一系列程序的,所以如果改变常用产品的厚度等规格的话,是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的。而且一条模具生产线下来,制作量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才能生产,所以就会产生成本增加和时间较长不好把握的风险。另一个风险就是物业规定不停的变换,让你无法跟上管理层的脚步,从而达到他们自己想要的“效果”。
即使厂家与封窗店各承担一半模具费用,出于成本考虑,两边往往也无法接受。因此造成了2.5厚度的封窗往往是某些封窗商家的独家生意。
物业往往会说,制定2.5标准是为了小区安全,所以提高了标准。但若为了安全,怕窗户掉落,那规定只能用平开窗,或者推拉窗需要加防脱落固件,平开窗加防坠链,这样应该更合理些。若是怕挡不住台风,那规定平开窗和型材用高系列,比如要求100系列以上,这样应该也比设置2.5厚度更合理些。国家标准是1.4。目前封窗行业中,代表行业工艺高端的系统门窗,厚度基本都是1.4,2.0,物业比它们都专业?除了珠海区域,其他地方都无2.5厚度这个说法,珠海物业为何要求这个标准?这并不合理。
国家标准参考:GB/T 8478-2008
5.1.2.1 基材壁厚及尺寸偏差
外门窗框、扇、拼樘框等主要受力杆件所用主型材壁厚应经设计计算或试验确定。主型材截面主要受力部位基材最小实测壁厚,外门不应低于2.0 mm;外窗不应低于1.4 mm。
2.铝材
封窗商家的铝材进货成本价格一般都是一样的,封窗加工商家通常是业内人,不是业主,长期从事这行的,因此铝材往往拼的是基本功,而不是花样与噱头。
除非是回收铝,那价格会低。又或者使用更好的钛镁铝合金。
一档铝材品牌:凤铝,中联,海螺,广铝,坚美,亚铝(排名不分前后)
二线铝材品牌:凯祥源,俊美,宏美(比较多,小编也没留意关注,二线品牌通常在低配系列中常见,详细分别可参考下节的封窗市场价格分析,这里不赘述)。
铝材很多按吨卖,所以同档铝材价格基本一样。低系列型材中,各铝材品牌型材设计基本一样,性能自然大同小异。高系列型材中,则会因为型材不一样,型材品牌的性能会跟着有差异,因此在高系列型材中,选择一档的铝材品牌≠性能优越。
3.型材
3.1型材分类
3.2型材与封窗厚度关系
3.3型材的性能与性能差异
3.4 平开窗的两个型材
3.1型材分类
这个是影响封窗最重要的因数,不同的模具生产线会生产不同的型材。不同的型材,性能差异会很大。不过低系列型材(如987系列)不需要对比,设计大同小异,高系列则需要重点对比。
普通门窗一般都是以靠墙的窗框宽度进行分档。如80系列则是宽度是8cm左右。90系列则是9cm,100系列则是10cm。以此类推增加。
高系统通常指的是100系列往上。系统门窗型材没有统一的分类规律,先不列入讨论范围。
普通门窗总体上可以分成两大体系,普通型材与特殊(断桥)型材。
普通型材
90系列,常见型号987。以前有80系列的1.2厚度888型号,这两年台风刮得厉害,大家很少选择,因此被淘汰了。987各个铝材商产品大同小异,进货成本价基本也一样,主要看型材品牌是一档还是二挡。对比各品牌的型材差异一般不大,因为设计都差不多。
100以上系列,这些系列可以说是中高配的系列了,很多时候也被人称为重型门窗。整体性能一般明显会比90系列高,当然价格也高不少,详细见下节的价格分析。
系列越高,宽度越宽,设计和用料往往也越精良,价格也越贵。宽度宽则与墙面接触面积越大,一般越稳定。设计与用料越精良,性能则也越好。假如是要做3轨道,窗框宽度要恨宽,那必须高系列,否则放不下。
市面上100系列-250系列都有,每个铝材品牌都有自己的系列,同样是100系列会有108,106,103等各种不同型材,容易让人看花眼。不同型材的结构也大为不同,导致性能差异很大。一个系列中,封窗商家一般会从各个品牌中选择其中一款型材来推荐。比如说,某封窗100系列主推X铝的108,130系列主推X铝的136.
而挑选型材,这就很考验封窗商家的水平了,挑选好的型材,可以花一样的钱拥有更好的性能。性能详细分析在下一段,这里不赘述。
特殊(断桥)型材
断桥可以说是在原基础型材上的威力加强版。比如说,同样的2.0厚度100系列的普通封窗与断桥封窗,一般情况,断桥封窗性能整体要好一些,比如密封性、轨道用料之类的,其中隔热效果最为突出,价格也要贵上200以上。
不过断桥也≠高性能。断桥也有低系列封窗,比如90系列1.4厚度的封窗,性能可以不如100系列2.0的普通封窗。但一般选择断桥的业主,往往是比较追求美观与性能,因此用断桥低系列的较少,通常都是100系列以上,因为同系列中,市面断桥大部分会比普通封窗贵,断桥往往都是高性能的代表。
3.2型材与厚度关系
型材和厚度其实并无直接关系,厚度主要影响的是牢固度。市面上型材与厚度的搭配,通常是低系列配1.4厚度,高系列配2.0厚度。1.4厚度常见型材是90系列。2.0厚度配90系列和其以上系列。
这样搭配主要是市场原因,假如我们业主方比较看重价格,选择1.4厚度,自然而然也不会选择高系列。而假如我们比较追求性能,选择2.0厚度,那么为了性能通常也会考虑增加型材宽度,增高系列。
之前那个使用2.5厚度住高层的网友,被风吹得呼呼响,大概率就是型材出了问题。
可能原因1:型材设计有问题,设计刚刚推出还不是很成熟,达不到水密性及气密性的要求。
可能原因2:只追求2.5厚度没有选择好的型材,导致重要位置用料不合理。
可能原因3:做工不够精细,该用的毛条或胶条没有用,也许直接就没有,调试位置不合理等等
3.3型材的性能与性能差异
同个系列因为厂家不同,会有很多不同型号,性能和细节也都会有差异。比100系列,有103,105,108,宽度大致一致,但设计不同,生产的模具不同,性能与价格都会有差异。
结构不同导致性能不同,性能主要差异在:主要是密封性(有些推拉窗缝隙很大),其余防水性(有些会有3道,有些只有2道),轨道轮子细节等之类的。追求质量的商家会细心挑好的模具,甚至会给铝材商提要求,提建议,改善型材。如果想了解商家的专业度,可以多问一下型材上的细节,专业的商家通常能说出很多细节。比如配置了特殊金属条的轨道,推拉会更顺畅。
3.4 平开窗与推拉窗
平开窗与推拉窗的窗框其实是一样或差不多的,平开窗会比推拉窗贵,主要是平开窗增加了窗扇。平开窗密封性要比推拉窗好。使用舒适度与美观,这个看个人喜好了。要注意一下的是,平开窗的报价方式。有些是商家报价是封窗平方数+开窗户数,有些是全包家,1-3平方送一个窗户这样的。
而平开窗也是有差异的,一个是窗框宽度,常见有50系列,76系列,一般封窗商家会默认是50系列,假如希望高性能,可以要去70系列。平开窗型材宽度越大,做双层中空玻璃中间能隔的距离更宽,隔音效果更好,而和型材道理一样,一般也越稳。当然了,价格也更贵,断桥的平开窗也更是贵得飞起。验证了马化腾那句老话,想要变强就要充钱。
型材总结:
低系列不用对比型材,中高系列,断桥系列,对比型材很关键,同样的价格,会有不同的性能。小编废了这么多笔墨来写这个型材,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对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