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麺包师傅 于 2017-12-10 16:01 编辑
从沪昆高速,转入板威高速,下高速后转入115乡道约走十多二十公里,便到达一牌坊,牌坊上标示著世界古银杏之乡,但大门关着不允进入,向守门人查询才知路旁向斜路下去是进入妥乐落村小路。
图 54 115乡道旁牌坊
. 115乡道沿途路况极之良好,有如国度般宽阔,看路旁掛着什么东盟会议的标示, 再细查, 原來2017“中国-东盟国际产能合作”妥乐论坛于11月8日至10日在贵州省盘州市妥乐村举行,所以重修乡道。而路旁的牌坊,是妥乐村南面新开的入口。 . . 图55 进入妥乐村的示意图
妥乐村 . . 关于妥乐这个名字的由来,相传有着这样的一个故事,明朝末年,一部分皇族为了躲避战乱从南京携家带口到此,见山清水秀、气候宜人。感到万事妥了,可安居乐业,于是便定居在此处并改姓,形成了顾、王、路、卜、蒋五大姓氏,而这个地方也从此便被称之为妥乐。
由於移民从皇族而來, 所以妥乐是一个文明程度很高的村寨,而山势特别,藏有灵性,妥乐人有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定,过路人不管是骑马还是坐轿,也不管是从村北还是村南进村,都必须要下马出轿步行入村。有一天一个达官贵人模样的人经过妥乐,骑了一匹高头大马过了小石桥径直撞人寨中。突然,路旁有一仙风道骨的老者发话"来者可能不知,妥乐人向来有热情好客的风俗,欢迎你到妥乐来"。话未落音,遂向马上的客人握手致意,瞬间,来客的手便骨折肉裂,勒马而去。神秘的传说,为景色秀丽的银杏之乡凭添许多神秘的色彩。
又传说清乾隆十三年夏,乾隆皇帝微服私访。西下云南,经有“南方丝绸之路”美称的滇黔古驿道,来到盘州市妥乐,但见这里依山傍水,葱茏的银杏树荫庇山寨,村民和睦相处,怡然自乐,村风民俗甚是淳厚。
在村头的石桥上,人们一律下马过桥,男女老少、文官武将,无一例外,乾隆见状,肃然起敬,翻身下马,步行过桥。村民们对这位气度不凡的陌生人一如常人,热情相邀,嘘长问短,递茶送水,十分殷勤。虽然吃的是农家粗茶淡饭,村民的纯朴忠厚却溢于言表。对照自己一路的各种遭遇,乾隆帝无不感慨万千。
入夜,乾隆帝睡得酣畅淋漓。次日清晨,村民们一如既往,诚待乾隆,有如亲人。乾隆帝在妥乐小憩,备受淳厚民风熏染,龙心大悦,几乎乐而忘行。临行前,乾隆帝口成一言:“好个妥乐村,蚊虫永不生”。现珍藏在村里西来寺里的石碑清楚地记载了乾隆西下云南,途经妥乐。返回京城后,为感受妥乐淳厚民风,敕令修整村中寺庙西来寺的史实。这块村民视为至宝的石碑尚且保存完好,左下角略有微损。无言的石碑向人们诉说曾有的往事:乾隆十六年天子敕令重修西来寺,道光十五年春三月特立此碑。 .
在进入当可乐村前,有一售票点,门票包括乘电瓶车入村,其实从入囗到村內僅三百來公尺, 可能是作些回饋吧。
图 56 -59 妥乐村入囗及之前道旁烤銀杏等小商贩
妥乐最美的风景,当属古银杏树了,成了盘县的名片。妥乐村并不大,数平方公里而已,几百户人家一千多口人, 经数百年至一千余年之久的古银杏树就有一千多株。据村民讲,村里自古就按人口分树管护,到秋天树上果实成熟时,树的共有者相约按户出劳力,上树打下果实,再按人口均分。打下的果实,去掉外面一层包裹的皮肉,清洗干净后,呈现白色的椭圆状坚硬的核,这便是白果了。
由於近年开發旅游,商业味道越来越浓厚,很多村民都改營旅游事业,所以村中就多了,农家菜,小宾馆等等。
图 60 - 61 笔者朋友在村内拾得银杏用手机拍照
图 62 - 64 入村小道旁儿看见银杏树了
与坐落于广西,福建,江苏等地的银杏乡村不同,妥乐是一个人树相依的村庄。同时也是一个长在树根上的村庄。在妥乐你可以看到古民居的四周,包围著古银杏树。古树下有青瓦房顶渺渺升起的炊烟。有淙琮流淌的清泉。 . 如此集中连片,且与村寨融为一体的古银杏群落。在世界上十分罕见。而笔者这时节到耒,看见满村尽带黄金甲,树上树下屋顶铺金叶。 . 可乐的村民深信银杏树不死。他们说这些树有多高,故事就有多长。其枝叶即便枯萎凋零,历经两三年换根后仍可重新发芽。村民将银杏称作公孙树,意指爷爷栽树孙子收获,他们奉之为神木。砍树会被惩罚,无论谁家盖房子都必须避开树根而千余株古树,遍布乡村。
笔者抵妥乐时已是下午一时多, 趕紧入村找家农家菜试试銀杏煲鳮。
图 65 - 68 农家菜,銀杏煲鳮。
村落有一南北走向的主干道,在主干道两旁已看见阳光下金色的银杏树叶,清风吹过,闪烁耀眼. 下面就带各位看看那天拍的照片,不能再述了。
图69 - 72 往山上村落走,道旁均是银杏树
图 73 - 76 农家菜
图 77 天下在我掌控中
图78 - 84 到处都有小摊贩
图85 -86 向树王祈福
图87 - 90 好留金光树下影
图91 -92 山中柿子正当时
图 93 寫生
图 94 - 95 金树与周围的村镇、山谷融为一体
图96 - 97 最 Hit 的商品
图98 下午三时许光彩最迷人
图99 - 101 山徑旁小屋掛上秋收的玉米
图102 - 116 沿主幹道往北走到另一处聚落,见到不同的,银杏叶景观
图117 - 120 主幹道旁的房子及山间映像
图121- 129 边拍照边走, 回到主幹道, 往东下山岥走又另一番景像.
主幹道上
下山坡去
图130 游人见此美景,忍不住潇洒一回,今天我们最美!
图 131- 132
小石桥下从不停歇的溪水,林间舒缓划过的山风,与六百年古驿道、古民居和清澈见底的小溪,构成“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,古道西风瘦马”的美丽画卷。
待续。。。。。。
|